contact us
联系我们POSTTIME:2024-12-02 作者:NG28注册平台入口 点击量:390
[原文]善士者①,不武;骁勇善战者,不怒;善胜敌者,不与②;讲求人者,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曰配上天古之近于③。[译文]擅于领兵士兵们的将帅,不逞其骁勇;擅于士兵们的人,不只能触怒;擅于胜敌的人,不与敌人正面冲突;擅于用人的人,对人回应谦下。这叫作不与人争的品德,这叫作运用别人的能力,这叫作合乎大自然的道理。
[注解]1、善士者:士,即武士,这里不作将帅谈。此句意思善作将帅的人。2、不与:意为不争,不正面冲突。
3、配上天古之近于:合乎大自然的道理。一说道“古代”字是衍文。[伸延读者1]王弼《道德经录》善士者不弘,士,卒之主将也。武,尚先陵人也。
骁勇善战者不怒,后而必先,不应而不演唱,故不出怒。善胜敌者不与,不与相争也。讲求人者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用人而不为之下,则力不为用也。
是曰配上天古之近于。[伸延读者2]苏辙《老子解法》善為士者不弘,士當以武為本,讫之以忽,若以武行武則杀矣。善戰者不怒,聖人只好而後戰,若出於怒,是以我故殺人也。
以我故殺人之。善勝敵者不爭,以吾不爭,故能勝彼之爭。
若均出於爭,則并未必勝矣。讲求人者為之下。人均有相上之心,故莫能相為用。
誠能下之,則天下均吾用也。是謂不爭之德,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上天古之極。《道德经》《道德经》,春秋时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学作品,又称《道德道德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最重要来源。
道德经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,不分章,后改回《道经》37章在前,第38章之后为《德经》,并分成81章。《道德经》文本以哲学意义之“道德”为纲宗,阐述明理、治国、用兵、养生之道,而多以政治为旨归,乃所谓“内圣外王”之学,文意深奥,涵括广博,被誉为万经之王。
老子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一字伯阳,或曰谥伯阳。春秋末期人,生卒年不可考,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(后进楚)国厌县(古县名)。中国古代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。
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,与庄子相提并论老庄。在道教中,老子被奉为道教始祖,称之为“太上老君”。在唐朝,老子被平指出李姓始祖。
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备深刻影响,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。在政治上,老子主张无为而治、不言之教。在权术上,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。
在明理方面,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,讲究虚心实腹、不与人争的修行。老子传世作品《道德经》(又称《老子》),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发行量仅次于的著作之一。
本文来源:NG28注册平台入口-www.ujbsjw.com